軟體需求規格書
(1)前言
企業資源計劃或稱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),由美國著名管理咨詢公司Gartner Group Inc.於1990年提出來的,最初被定義為應用軟體,但迅速為全世界商業企業所接受,現已經發展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之一。企業資源計劃系統,是指建立在資訊技術基礎上,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,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。企業資源計劃也是實施企業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,是個屬於大型製造業所使用的公司資源管理系統。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O%的企業都在用ERP軟體作為其決策的工具和管理日常工作流程,其功效可見一斑。
ERP是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、業務流程、基礎數據、人力物力、電腦硬體和軟體於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。ERP是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,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。其主要宗旨是對企業所擁有的人、財、物、信息、時間和空間等綜合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,協調企業各管理部門,圍繞市場導向開展業務活動,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從而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。所以,ERP首先是一個軟體,同時是一個管理工具。它是IT技術與管理思想的融合體,也就是先進的管理思想藉助電腦,來達成企業的管理目標。
(1-1)文件目的
企業管理的目的是使企業更有效地運作。衡量企業運作效率。
(1-2)現有系統
企業管理的目的是使企業更有效地運作。衡量企業運作效率,目前管理者最常用的四個判斷工具為:
基礎信息:如資金信息:現金流量和財務比率等。
生產信息:如成本信息:資源利用率和總體利潤等。
能力信息:如企業相對於競爭者的專長和弱點。
資源分配信息:包括資源和人力等。
(1-3)現有系統的限制
1.組織環境中的財務、稅法與資訊科技等不確定因素。
2.組織本身的架構、決策與目標的特質。
3.管理決策的分析與規劃。
4.企業主對資訊應用的認知。
5.資訊系統整合應用的實質回饋,而非來自單一系統的有限輔佐。
(1-4)名詞解釋與縮寫符號(B、C)
(1-5)參考文件資料(B、C)
1.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tw/ERP#ERP.E5.AE.9E.E6.96.BD.E8.BF.87.E7.A8.8B.E4.B8.AD.E7.9A.84.E6.B3.A8.E6.84.8F.E9.97.AE.E9.A2.98.07UNIQ4d3a91845fc2c965-nowiki-00000009-QINU2.07UNIQ4d3a91845fc2c965-nowiki-0000000A-QINU (MBA智庫百科) 2.http://hyweb.moeasmea.gov.tw/moeasmea/wSite/public/Attachment/f1283252708824.pdf (台灣中小企業 ERP 系統評選準則之研究) 3.http://www.chi.com.tw/ERP/erp_hd.htm (正航資訊) 4.https://ir.nctu.edu.tw/bitstream/11536/74890/5/450905.pdf (建構傳統中小企業的ERP系統) 5.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9D%9E%E5%8A%9F%E8%83%BD%E6%80%A7%E9%9C%80%E6%B1%82 (非功能性需求) 6.http://tw.digiwin.biz/serviceListDetail_5660.html (鼎新電腦) 7.http://eshare.stust.edu.tw/EshareFile/2011_12/2011_12_977376bb.pdf (微型ERP系統)
(2)標的軟體系統摘述
1.即時性
在當今信息社會里,不僅要知己知彼,還要貴在“即時”,能否如此,其效果迥異。以外匯市場為例,國際化經營面臨匯率變動的風險,如不能對各種匯率邊還、各國客戶訂單、各種交易,包括應收賬、應付帳、總賬等進行即時運作,那麼,即使到手的企業利潤,也會因匯率的波動或緩慢的作業而縮水。在ERP狀態下,資料是聯動而且是隨時更新的,每個有關人員都可以隨時掌握即時的資訊。
2.集成性
在ERP狀態下,各種信息的集成,將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必要條件。ERP把局部的、片面的信息集成起來,輕鬆地進行銜接,就使預算、規劃更為精確,控制更為落空,也使得實際發生的數字與預算之間的差異分析、管理控制更為容易與快速。
3.遠見型
ERP系統的會計子系統,集財務會計、管理會計、成本會計於一體,又與其他子系統融合在一起,這種系統整合,及其系統的信息供給,有利於財務做前瞻性分析與預測。
(2-1)整體系統概述
隨著科技的演進,ERP 軟體所運用到的科技環境也隨時改變,傳統的 ERP 軟體僅 能安裝在大型主機系統,例如 AS/400 或 RS/6000,而現今的 ERP 軟體都有支援主 從式(Client/Server)架構;作業系統方面,除了支持 Unix、VMS、OS/400 等作業系 統之外,也都有支援 Microsoft Windows 和 Linux 的作業平台;資料庫方面,除 了支援大型的資料庫軟體如 DB2、Informix、Oracle、Sybase 等,大部份 ERP 軟 體也都支援 Microsoft SQL server 和 Linux Oracle server 等。
‧
企業要導入 ERP 軟體的另一項基本條件則是資訊管理,企業不管是自行開發或 購買套裝 ERP 軟體,資訊管理是否有效落實將會影響 ERP 導入的成敗,
(2-2)(2)系統操作環境平台
(2-3)使用者作業活動
進入操作平台畫面之後,假如選擇開新 檔案,則檔案開啟之後必須輸入必要資料,系統也會幫忙檢查是否有輸入到不允許的格式。假如選擇開啟舊檔的話,則能開啟以前儲存過的單據,但是這些單據機過儲存這道手續之後,系統都會自動的將這些單據上鎖,這樣才能確保這些交易不會被偷偷的更改掉。
(2-4)遵循及參考標準(B、C)
1.需求分析,確定現實目標
國內企業發展越來越快,管理模式逐漸跟不上市場的發展,所以急需用ERP系統來提高管理,這種情況往往存在需求風險。企業在準備應用ERP系統之前,需要理性地進行需求分析:企業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ERP系統是否能夠解決?在財力上企業能不能支持ERP的實施?基礎管理工作有沒有理順?人員的素質夠不夠高?準備在上ERP之前是否需要咨詢公司協助?如果能夠決定什麼是正確的事,然後再正確地做事,風險將大大降低。 2.準備“駕照”
企業利用ERP提高企業競爭力,但駛上ERP高速公路,考取管理規範的“駕照”是最基本的保證。如果企業本身基礎管理不規範,就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,否則實施周期過長,企業和供應商信心將受到嚴重打擊,項目擱淺的風險就會加大;別指望ERP改變你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,它只是管理工具和先進思想,能不能駕馭它,要看企業和供應商的能力。
3.全員參與的“一把手”工程
許多人都說ERP是“一把手工程”,只有高層領導重視,才能使ERP實施獲得成功。但現實是“一把手”太忙,往往只是名義上的項目領導,企業的CIO又沒有足夠的權力,項目將很難推進。因為領導者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,實施ERP是為了配合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,因此一把手的參與是必需的。團隊對ERP實施在初期學習熱情高,但持續信心是成功實施ERP的必要條件之一。在一把手的控制下,各個部門的參與下,全體員工的積極配合下,成功才會成為可能。
4.建立項目管理體系。
ERP項目是一個具有系統複雜、實施難度大、應用周期長等特點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,因此,企業在ERP應用過程中,必須從系統工程和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,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,確保ERP項目的成功實施。主要內容包括:制訂明確、量化的ERP應用目標,進行ERP等現代管理知識的培訓教育,引入企業信息化咨詢,進行ERP項目需求分析,開展企業管理創新,實行業務流程重組,實行ERP項目監理制和實行ERP項目評價制等,要把實施ERP看成是企業本身的重要管理改革。
5.加強培訓,提高認識
培訓是成功實施ERP系統的重要因素。ERP項目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改變思想、提高認識。思想不統一絕不能進入實施階段。很多供應商的培訓多是培訓產品,把企業的人都講睡了,根本達不到效果。為了增加人們對ERP相關知識的瞭解和規範管理人員的行為方式,要通過培訓使各級管理人員不僅明確什麼是ERP,它的實施將給企業帶來哪些變化,並明確實施ERP後各個崗位的人員如何適應新的工作方式。培訓最好採用授課和現場培訓的方式進行,對ERP理論、ERP軟體系統功能、使用操作、數據採集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。
6.咨詢商、供應商即時服務
ERP不是簡簡單單一個管理工具,而是代表著先進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思想。其實施是一個複雜的工程,是IT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有機融合。這需要ERP供應商和企業長期共同努力,甚至需要第三方專業咨詢服務商的參與才能夠真正完全實現ERP應用,達到預期目標。
7.數據基礎信息的完善
信息是正常運行的保證,數據必須準確。很多企業在基礎數據的準備上很難投入足夠的精力,結果是“輸入了一堆垃圾,最後輸出的還是垃圾”。為了系統高效運行,數據必須做到完整、準確。為了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,企業對相應的數據應進行合理編碼,這樣有利於系統的信息跟蹤與查詢。ERP基本的運行平臺就是建立在數據的基礎工作上,為ERP導入後的正常運作奠定了基礎。
8.項目小組的角色
項目小組是ERP的動力引擎,該小組的素質直接影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。目前主要是企業搞電腦的人承擔項目小組的責任,很顯然是錯誤的,因為他們缺乏管理經驗。項目小組是個團隊,是個互補的團隊,必須獲得企業的足夠授權,要處在企業一把手和其他部門之間,這樣才能駕馭ERP,否則會經常撞車。因為人性的最大弱點是改變,而ERP的實施是徹底改變了企業原有的工作習慣。大家習慣左手帶手錶,你把它換到右手,你就會感到改變很難,何況是工作習慣呢。
9.發揮咨詢、實施顧問的作用
企業面對實施顧問或咨詢顧問往往走兩個極端,一是不相信咨詢或實施顧問的作用,認為其不瞭解自己的企業;二是過分依賴咨詢和實施顧問,認為其有足夠的經驗。如果企業只把咨詢和實施顧問看成是一個商家來賺取利潤的工具,從而缺乏信任,項目將離失敗越來越近。雙方必須進行戰略合作,不斷地交流,互相學習,確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;要學會求同存異,大家是平等的。雙方如果能從平等互利的戰略合作角度出發,項目的實施成功將會得到充分地保障。
10.人的作用
通過信息化建設,企業可以深刻領會到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、技術、管理的協調關係。人是企業最核心的資源,只有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,企業才能創新,才能有效地運轉起來。沒有人才隊伍,任何事物都是流於形式。ERP的實施為我國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改造傳統工業提供了一個機會,同時對企業也是一次挑戰。企業在實施ERP過程中,如何培養企業自己的實施顧問將是實施成功的重要保證。企業有了人,有了駕照,駕馭這輛跑在高速企業信息化路上的ERP將成為可能。
(2-5)驗收前應準備之文件
(3)分項功能需求
(3-1)功能需求
(3-2)介面需求
(3-3)非功能性需求
指依一些條件判斷系統運作情形或其特性,而不是針對系統特定行為的需求。和非功能性需求相對的是功能需求,後者會定義系統特定的行為或功能。非功能性需求也可以視為為了滿足客戶業務需求而需要符合,但又不在功能性需求以內的特性。
一般會在系統設計中詳細列出實現功能需求的計劃,而會在系統架構中詳細列出實現非功能性需求的計劃。一般而言,功能需求會定義系統的行為,而非功能性需求會定義系統的特性。
非功能性需求一般會稱為系統的「品質」,有時也會稱為「限制」、「品質屬性」、「品質目標」、「品質服務需求」或「非行為性的需求」。有許多非功能性需求的英文都是以「ility」結尾,例如穩定性(stability)及可移植性(portability),因此非功能性需求有時也稱為「ilities」。